7月29日,常泰長江大橋《超大跨度荷載非對稱公鐵兩用斜拉橋鋼結構智能建造關鍵技術與裝備》科技項目成果通過中國鋼結構協會組織的評審。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等9位業內資深專家組成的評價委員會認為項目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結合常泰長江大橋鋼結構建造關鍵技術及裝備開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在設計方面,項目首創高抗彎-剪性能的“鋼箱-核芯混凝土”索塔錨固結構,提出了基于拉-壓桿模型的結構設計方法;揭示了非對稱荷載超大跨公鐵兩用斜拉橋受力機理,提出了非對稱橋梁理想成橋狀態確定方法;研發了高抗疲勞、高耐久鋅-鋁-稀土合金鍍層鋼絲及錨固結構,形成了超高強度、高耐久、抗火型斜拉索新產品。在施工及控制關鍵技術上,研發了交叉錨固體系鋼塔柱塊體高精度制作關鍵技術和柔性鋼塔塊體多層臥位水平預拼裝及安裝控制技術,提出了分階段非對稱索力調控方法,研發了“凹凸嵌入型”合龍段吊裝與分步合龍技術,研發了高效分體式聯合新型壓錨系統、自適應入錨角度調整裝置、創新型多吊點動態調控掛索系統。在施工裝備上,研發了世界首臺具備主動安全防護功能的超萬噸?米級塔吊,研制了鋼塔工地焊縫全位態無軌爬行焊接機器人,研發了鋼桁梁槽型結構自動化焊接機器人、智能化便攜焊接小車等設備,研發了1800噸級多功能輕量化智能化雙主桁橋面吊機。項目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2件、國際發明專利2件,獲軟件著作權4項,省級工法9項,主參編行業、地方、團體標準8部,發表學術論文74篇(其中SCI收錄16篇、EI收錄16篇)。
評價委員會專家認為,項目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在常泰長江大橋、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觀音寺長江大橋等重大工程成功應用,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應用前景廣闊,總體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建議項目組進一步加強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充分發揮研究成果的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注入新動能。
該項目由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蘇法爾勝纜索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河海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